Search


人醫心傳
2011年3月
35
院的同仁都主動去向阿...

  • Share this:


人醫心傳
2011年3月
35
院的同仁都主動去向阿港伯
買菜。阿港伯也願意開放自
己肥沃的土地給希望體驗農
事的朋友承租,希望每個人
都能體驗親近土地的快樂。
劉安邦醫師就常常以學插
枝、學做堆肥的名義去探視
阿港伯,劉安邦醫師說,看
到阿港伯身體這麼不舒服,
已經知道來日無多,卻從沒
聽過他抱怨, 總是笑臉迎
人,努力生活,彷彿生病的
不是他, 讓自己真的很佩
服,每次都很想建議常常因
一些小毛病就唉聲嘆氣的病
人來看看他。
農夫的天職
感恩每天有事做
平常因為行動不便, 除
了就醫很少出門的阿港伯,
所有的積蓄全都存放在家
裡,八八風災那一年,阿港
伯又因為走路不平衡而跌倒
摔斷手臂住院。結果出院回
家後,赫然發現放在家裡近
二十萬元現金全被偷走,屋
後池塘養的臺灣鯛也一尾不
剩, 連盆栽、花盆都被搬
空。
存了十幾年的積蓄全部泡
湯的阿港伯,面對颱風後荒
蕪的田地沒有難過太久,他
等手臂好一些後,再度拿起
門邊的斗笠,重新整理一片
狼藉的田園,阿港伯說:「錢
都沒了真的很傷心,但我是
農夫,要管好自己才能管好
田地,下雨有下雨的工作、
天晴有天晴的工作。」他再
次親自用雙手挖開鬆軟的泥
土,然後一樣用心灌溉、唱
歌給菜苗聽,每天天剛亮就
出門耕田,到天黑才進門,
他還是笑口常開,一樣沒有
改變對人的全然信任。
美麗的心靈
每天開出一朵花
阿港伯努力生活的精神
感動了許多人, 除了幫他
賣菜的劉安邦醫師,慈濟大
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的盧蕙
馨教授,有空就親自接送他
就醫,慈大的師生幫忙製作
有機菌肥讓阿港伯使用,心
中秉持「受人滴水、泉湧以
報」的阿港伯,對這麼多人
的關心常常說不知該如何回
報。
從小生長在貧困的家庭,
阿港伯天生天養的長大,
因為小腦萎縮症而一直單
身,數十年來把自己的愛全
都獻給中央山脈腳下這一塊
兩分半的農地, 阿港伯坦
承,最後是劉安邦醫師「坦
劉安邦醫師與阿港伯,一個醫師與一個病人,
一位假日農夫與一位專業農夫。攝影/李玉如
人醫心傳
2011年3月
36
生 命 之 歌
白」告訴他,自己得的是不
治之症, 沒得醫。雖然如
此,自己其實早在加入小腦
萎縮症病友會「企鵝家族」
後就知道了這個事實。縱然
知道自己的生命終將走向盡
頭,樂天的阿港伯依然每天
都認真的爬向這塊真正屬於
自己的土地。「我只有想,
這是上天安排的命運,又不
是父母故意要把我生成這
樣,我的一生都是病,既然
得到這種病,彩色的世界不
好好把握,死了也就沒機會
了……」
隨手拿起掛在門邊的破
斗笠,阿港伯一步一步的爬
向他的田園,為即將開花的
百合施肥。雖然醫師交待不
要再爬了,這樣過度使用會
使膝蓋的韌帶更加受傷,但
這裡是他的天堂以及生命動
力的來源。「我不怕死,我
那麼多歲了,若要說遺憾,
只遺憾沒有得過一次真心的
愛。」他親手栽下每一株作
物,看著百合、鬱金香和鳶
尾花一朵朵的綻放,他總是
會露出欣慰滿足的微笑,因
為他知道花草有情,儘管在
生命的隆冬,他的心中每天
都會開出一朵花。
放棄熟悉的慣性農法,轉型做有機作物,楊文港不惜虧本,
也希望用健康的土地,分享健康的食物。許多老師、醫師
及慈濟人都會來體驗自助採買的樂趣。攝影/ 吳宛霖
人醫心傳
2011年3月
37
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的阿港伯多才多
藝,不但曾在攝影比賽中獲獎( 右圖),也請友人替他將《大
學》、《中庸》打上註釋方便閱讀。攝影/吳宛霖
沒有愁苦,只有笑容,楊文港努力為自己的生命上色,他的心田是春天,永遠繁花盛開。攝影/李玉如


Tags:

About author
本名:楊文港 患有小腦萎縮症的阿港伯,靠著自己搖搖擺擺地完成每件事情,沒有人陪著他,即使行動不方便,依然堅持自行種植有機的農作物自給自足,阿伯說:不這樣沒辦法養活自己。樂觀的他即使在病魔纏身時,就算很辛苦依然活的踏實、快樂。 在花蓮縣吉安鄉田間小路上開設了一間民宿,距離花蓮火車站,僅短短15分鐘的車程,民宿裡,總共有三間房間,一間套房,一間雅房,還有一間能夠容納六七人的和式房。 阿港伯說,田裡的所有東西,花、蔬菜和水果都是有機的,來住的遊客都可以自己採,廚房也提供給遊客可以煮這些菜,要煮飯的話,他也免費提供米,另外,民宿裡也有一台電腦,專為遊客準備的,而且如果是帶筆電來也可以上網,這裡有無線網路。 如果可以,希望所認識的朋友們,去拜訪阿港伯的民宿, 不是要大家的同情,或許說... 身障者從來都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同理心,身障者需要的是一個平等的角度去對待,一個平等的機會去創造存活的價值,和阿港伯相處,去感受生命的熱情與力量,去學習著該怎麼活。
小腦萎縮症患者楊文港,在花蓮縣吉安鄉經營民宿、農園,每個月收入不過1、2萬元,卻每年將5、6月所得的1成捐給社福單位,默默行善已經10多年,令人感動。
View all posts